于宁静处见雅,于幽光处见境
“翰林”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,指的是”文翰荟萃之所”。承载着文脉的延绵与精神的高远,曾是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象征,是文化的核心与思想的殿堂。“雅集”,则源自古人雅好相聚,品茗论道、赏乐观物、赋诗题画,究其本质在“以艺载道,以友辅仁”。将“翰林”与“雅集”巧妙结合是对一个理想精神空间的构想——一处承载东方文化内核、重构当代文人生活意境的栖居之境。
翰林雅集,隐于北京二环内一座极具历史底蕴的”神秘四合院”——京艷·翰林书院。这座院落静踞旧城文脉的核心之地,东邻庄严肃穆的孔庙,与千年学府国子监仅一墙之隔,身处都市繁华之中,却独享一方静谧之所。
翰林书院格局为北京传统四合院形制,园林与庭院层层展开,沉静而深远。此次设计的空间为中和厅、建武厅以及青瓷生活美学馆,几处空间散落于院落的各处,确由焚香、品茗、书画、赏瓷等闲人雅趣相互联系起来,共同组成一处诗意、静怡的“雅集”之所。
中和厅
茶香书韵里的东方慢生活
翰林书院平面遵循了北京传统三进四合院的传统布局。翰林书院的大门为北京四合院大门传统制式“金柱门”,多为家境殷实大户人家所用。经过大门便来到了一进庭院的中和厅,该空间正好居整个四合院最南侧的中轴位置。
这组原石的朴实形态与周围环境的精致工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而它们所散发的自然粗犷气息,与空间的文化氛围融合呼应,营造出一种克制而有力的节奏感,让人在不经意间沉浸其中。
中和厅面阔三间,分别设置了石台、茶席、书案。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由三块原石组成的展台,被精心设置在中轴线之上。它们由素朴的工具敲击而成,意图保留其来自于原野的自然、质朴味道,仿佛自然而然地引导着人们的视线流动。
这组原石的朴实形态与周围环境的精致工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而它们所散发的自然粗犷气息,与空间的文化氛围融合呼应,营造出一种克制而有力的节奏感,让人在不经意间沉浸其中。
相关文章推荐












评论(0)